【好题汇编】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04 地球上的水(含答案)
2024-07-22 17:54:43 学考宝 作者:佚名
Word文档版
学考宝(xuekaobao.com)友情提示:html格式不完整,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。
04 地球上的水
一、选择题
(2024·山东)锡拉岛位于地中海,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,夏季岛上北风频发。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(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,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),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,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(图1)。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,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(图2),并将葡萄果实置于“篮子”内生长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。
1.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( )
A.火山喷发 B.地壳运动
C.海浪侵蚀 D.风力侵蚀
2.锡拉岛上的葡萄在需水量较大的生长期也无需灌溉,主要是因为( )
A.大气降水多 B.土壤保水性好
C.地表蒸发弱 D.空气湿度大
3.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( )
A.保土 B.增湿 C.防风 D.降温
(2024·新课标)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的重要环节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,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:降雨情景相同,土壤质地相同;在30°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、裸地两种情况;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、60厘米和100厘米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。
4.据图a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,依据是曲线Ⅰ( )
A.变化最早 B.初始值适中
C.峰值最高 D.波动最大
5.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,表明( )
A.降雨量大 B.地表产流多
C.土壤水分饱和 D.雨水下渗多
6.相对于裸地,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( )
①地表径流
②地下径流
③土壤水分
④蒸发
A.①③ B.①④ C.②③ D.②④
7.(2020·浙江)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。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,原因可能是( )
A.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,海冰消融慢
B.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,海冰消融快
C.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,吸热升温快,海冰消融快
D.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,太阳辐射强度大,海冰消融慢
(2024·湖北)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。该区砂岩与泥岩(含盐多)交替分布,具有“丘坡补给、谷地排泄”的特点。研究发现,地下水排泄条件好,盐分不易积累,发育淡水;反之则发育咸水。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。
8.据图分析,下列情况中,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( )
A.顺向坡,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,有地下水出露地表
B.顺向坡,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,无地下水出露地表
C.逆向坡,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,有地下水出露地表
D.逆向坡,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,无地下水出露地表
9.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( )
A.甲 B.乙 C.丙 D.丁
10.为保证水质优良、水量充足,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( )
A.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.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
C.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.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
(2024·黑吉辽)水体性质、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。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,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。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。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。
11.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( )
A.透明度 B.流量 C.营养盐 D.流向
12.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,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( )
A.底泥扰动上浮 B.水位涨落携带
C.表层水流汇集 D.河川径流输入
二、综合题
13.(2024·山东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埃尔湖(如图)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。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。
(1)活动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,埃尔湖碳储量大,是巨大的碳库。
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。
(2)活动二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,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,有的厚度巨大。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。旱季,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,有的地方泥沙裸露,有的地方“变成”盐壳,最厚处可达数米;雨季,若大量河水汇入,湖泊水面扩大,最大可超过15000km2。
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,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。
(3)活动三 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,数量大,分布广,对水环境变化敏感。软体动物死亡后,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,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。为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,同学们采集了各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。
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。
14.(2024·新课标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在寒冷地区的高(台)地上,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,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(水)生植物生长。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,以泥炭形式积累,形成典型泥炭湿地(图a)。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,水流方向发生变化,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,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,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,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(图b)。
(1)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。
(2)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。
(3)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。
(4)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,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。
(5)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。
15.(2024·福建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南方某丘陵某革命老区因水土流失问题经济发展受限。当地主要采取几种生态治理措施:种草(成本较低)。福建低山丘陵易发生水土流失,采取多种措施,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采取生物措施,严重的地区采取综合措施。当地在三个邻近实验小区采取如下三种措施进行生态治理测试。三个实验小区的坡度均为15度,面积一致。产水量是降雨量除去各种水损失和损耗的水量,是衡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。
土壤类型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植被覆盖 土壤有种子 年产水量/m3 年产沙量
A 黏土 无 无 无 无 92 2700
B 砂土 无 草 有 有 39 800
C 黏土 建水平沟 乔灌草混种 有 有 18 150
(1)若排除蒸腾和蒸发作用因素,试分析A区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的原因。
(2)一般来说,土壤储水可以减少坡面径流,土壤水分越大,水土流失越不明显。但A区却使用了造沟排水的方法来保持水土。从自然条件解释排水可以保持水土的原因。
(3)当地政府对于与C区可实施一样措施的部分地区,只进行了种草治理水土流失,请分析其原因。
(4)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最终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,从图谈谈必须及时介入水土流失治理的启示。
16.(2024·上海)长江口的河海交互作用。
材料一 长江在入海口分为南支和北支,大约95%的径流量从南支入海,南支又分为北港和南港。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明显,枯水期潮汐作用大于径流作用,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,河海交互作用强,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几乎无变化。丰水期时,径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,淡水和海水部分混合,垂直方向盐度变化明显。
材料二 2006年,上海市政府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上海新的水源地。2011年,青草沙水库全面建成通水。为避免咸潮入侵对上海市居民用水的影响,青草沙水库采取了“避咸蓄淡”的措施,并取得了较好成效。
材料三 图1为青草沙水库位置及某次咸潮入侵路径图,图2为长江口某日7点﹣21点盐度与河水相对水位变化曲线图,图3为某日长江口T1、T2时刻盐度空间分布图。
(1)崇明岛受流水 (单项选择:A.长期受到侵蚀;B.长期受到沉积)作用而成。历史上,崇明岛最高海拔小于五米,可以反映海水 (单项选择:A.高潮小于五米;B.低潮小于五米)。
(2)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 气候区,长江主要补给类型是 ,径流量有明显的 变化。
(3)长江水位比高时,长江口水体盐度总体偏 (单项选择:A.高;B.低)。当长江水位比低、出现较强咸潮入侵,甲监测站河水盐度出现0.5%﹣2%的主要原因是 (单项选择:A.北支有咸水入侵;B.南支有咸水入侵;C.北港有咸水入侵;D.南港有咸水入侵),此时从甲监测站到乙监测站盐度变化状况是 。
(4)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受潮汐影响大,高潮的时候长江径流流速 (单项选择:A.加快;B.减慢)。若今日低潮出现在15:00左右,次日首次低潮出现在 。
(5)根据盐度空间分布状况,可以了解河海相互作用状况。图3T1时期体现河海 (单项选择:A.充分融合;B.部分融合)状况,T2发生在长江的 (单项选择:A.洪水期;B.枯水期)。
(6)伏旱和台风给青草沙水库“蓄淡避咸”增加压力,从河海相互的角度,说明其影响过程。
17.(2024·湖北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在全球变暖的今天,北极正上演着“放大器”的戏法,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。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,并带来降水增多,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。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,该河流域96%被冻土覆盖,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。观测数据表明,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,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,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.7厘米。这些变化,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。1980~2019年,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,且冬季增幅最大,达16%。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。
(1)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。
(2)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。
(3)分析1980~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。
18.(2024·湖北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宁夏古灌溉工程遗产拥有庞大完整的灌溉渠系,为黄河灌区内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水利保障。宁夏古渠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兴废靡繁,延用至今,展示了古人治水修渠的高超智慧,衍生出独特的灌溉文化,成就了“天下黄河富宁夏”的引黄灌溉传奇。如图示意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。
(1)简述宁夏古渠时空演变特征。
(2)说明宁夏古渠演变对灌区城镇分布与发展的影响。
(3)从宁夏古渠引黄灌溉视角,谈谈你对“天下黄河富宁夏”这句话的理解。
19.(2024·黑吉辽)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乌波卢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带。第四纪以来,岩浆沿西北—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,形成多期火山岩。其中,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,Q2、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。各期火山岩表面土层厚度分别约为900cm、90cm、35cm。岛屿西部局部地方Q1火山岩出露,构成高岗。岛屿年平均降水量超过3000mm,但水资源较贫乏,其分布受岩性和地貌影响较大。下图示意乌波卢岛地形及不同时期火山岩空间分布。
(1)说明乌波卢岛脊线的形成过程。
(2)从岩性和地貌角度,分析乌波卢岛地表水资源东部多于西部的原因。
(3)简析乌波卢岛西部Q1火山岩高岗形成的原因,并推断外力作用下其地形的演化。
20.(2024·浙江1月)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问题。
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,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,甲地为雨养农业(无人工灌溉,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)区。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,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。
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,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。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,对河床冲刷越强。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、水文等因素制约,土壤盐分过高,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。
(1)三峡水库建成前后,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,宜昌站变 ,汉口站变 ,分析成因 。
(2)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。
(3)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。
答案解析部分
【答案】1.C 2.C 3.C
【答案】4.A 5.B 6.C 7.【答案】C
【答案】8.A
9.A
10.D
【答案】11.A
12.B
13.【答案】(1)多条入湖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,生物量大,提供大量枯落物等含碳物质;入湖河流流程长,数量众多,搬运大量含碳物质入湖。
(2)雨季,湖泊水面扩大,湖中泥炭处于渍水、缺氧环境,微生物不活跃,碳不易释放;旱季,湖泊水面缩小,湖床裸露,泥炭层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,蒸发旺盛,缺少水分,微生物不活跃,碳不易释放;湖泊水面的定期扩大,使得湖底泥炭不断被深埋,受外界环境影响小,碳不易分解。
(3)按地层顺序,将采集的化石排序;查询所采集化石对应的生物对盐度的需求;统计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。
14.【答案】(1)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,分解缓慢,利于泥炭的积累;降雪多,增加湿地水量;植物残体分解缓慢,湿地水体清澈,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。
(2)差异:典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由高向低,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由低向高;典型泥炭湿地生物量较大,雨养型泥炭湿地生物量较小。
(3)地势平坦的台地,保证水流在局部洼地汇聚;周边需要有较高的地形,在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,水流方向发生变化,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,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,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。
(4)雨养型泥炭湿地形成后,水流方向发生改变,湿地与外界水体的交换减少,导致水中营养元素难以得到补充;湿地水中营养元素被生物吸收利用,导致水中营养元素减少;雨养型泥炭湿地以藓类为主,藓类植物能够吸收并储存水分和营养元素,进一步减少了水中营养元素的含量。
(5)垫状泥炭藓层持水能力强,能够保持湿润状态;雨养型泥炭湿地中的水流由低处流向高处,水分容易积聚,形成过湿的环境。
15.【答案】(1)土壤为黏土,粒径小,地表水不易下渗;地表无植被,缺少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;土壤中无种子,无法吸收水分;导致地表径流量大,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。
(2)坡面上造沟可以汇集坡面径流,水和泥沙容易在沟道聚集;水平沟中水流速度较慢,侵蚀搬运能力弱;水平沟中水分易下渗,故通过造沟排水能保持水土。
(3)种草成本较低;C区为黏土,草类植被根系较浅,种草容易成活;草类植被保持水土效果较好。
(4)水土流失较轻时,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,能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效果;若水土流失没有及时治理而加重,则工程措施实施难度大,乔灌草也难以成活,生物措施成本更高,成活难度更大,最终难以治理,土地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。
16.【答案】(1)C;A
(2)亚热带季风;降水;季节
(3)B;A;越来越低
(4)B;3:25
(5)B;B
(6)长江口水域的盐度受河流和海洋水相互作用影响,进而影响青草沙水库的水质;伏旱期间,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、但蒸发旺盛,入海径流量小,导致长江径流作用小于潮汐作用;台风来临时引发的海洋风暴潮,导致海水高水位倒灌,海水潮流作用大于长江径流作用;这都会导致海洋咸水从上游(或:南至)、下游(或:南港、北港)两个方向入侵水库库区,此时水库不仅无法蓄淡,更加需要避咸,以确保水质。
17.【答案】(1)冬季降温幅度下降,冻结深度有限,季节性冻土层变薄;冬季冻结深度减小,夏季融化深度增加,(未冻结的)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,(始终冻结的)多年冻土层变薄。
(2)空气水汽含量增加,降水量增大,直接进入育空河的降水增加;季节性冻土层退化,积雪融水、降水及冻土融水向下排泄进入多年冻土活动层,侧向补给育空河;多年冻土退化,通过活动层补给育空河。
(3)冬季冰雪覆盖率大,气候变暖叠加降水冲刷导致冰雪融化,反射率下降,吸热增加,因此冬季升温幅度更大;更多降水以降雨形式呈现,积雪减少,直接进入育空河的径流增加;雨水的热量传递给冻土和积雪,促进冻土和积雪消融,地下运移通道连通,补给育空河的水量增长;育空河结冰期缩短,河水更易接纳补给。
18.【答案】(1)灌渠数量增多,总里程延长,灌渠密度加大;渠首增加,引水范围扩大;与东南侧相比,黄河西北侧的灌渠增长更多。
(2)宁夏古渠的增加,改善了宁夏平原的灌溉条件,农耕规模扩大,农产品增长,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奠定物质基础,城镇数量增多;在灌区逐渐兴起更高级别的城镇,形成有序的城镇等级体系;黄河西北侧灌渠更发达,高级别城镇坐落于此。
(3)宁夏平原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汇地带,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光照充足,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;黄河在此过境,蒸发、下渗损失较大,引黄河水灌溉,充分利用黄河水源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;带动灌溉农业的发展,提高环境承载力,促进人口增长和城镇兴起,使宁夏平原成为西北地区的富饶之地。
19.【答案】(1)岩浆沿西北—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,形成东北、西南较低,中间较高的地形;东北、西南断裂发育,外力作用较强,地势降低,形成中间脊线。
(2)西部以Q4火山岩为主,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,地表水易下渗;东部以Q1、Q2火山岩为主,垂直节理和裂缝较少,地表水不易下渗;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弱,易被侵蚀形成洼地,利于储水。
(3)Q1时期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岩,经外力长时间的风化、侵蚀等大部分Q1火山岩已消失,只有部分表层Q1火山岩保留;后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覆盖了Q1时期的火山岩,Q1火山岩上覆土层较厚,植被覆盖率较高,周围火山岩被侵蚀掉,Q1时期保留的表层火山岩出露形成高岗。
高岗面积减少,海拔变低,坡度变缓;进一步被侵蚀可能形成沟谷或洼地。
20.【答案】(1)细;粗;泥沙在库区沉积,宜昌站悬沙粒径变细;宜昌汉口段河流含沙量减少,对河床冲刷增强,汉口站悬沙粒径变粗。
(2)梅雨季降水量偏少;蒸发量偏大;三峡水库建成蓄水,下漫流量减少,河口径流量减小,海水入侵。
(3)引水灌瓶;开挖沟渠排水;人工降雨